首页 > 院部设置 > 土木工程学院 > 学生活动

学生活动

首页 > 院部设置 > 土木工程学院 > 学生活动

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(九):探寻工业记忆,赋能绿色转型

  2025-09-18 17:04:49    

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,6月24日,皖江工学院“地质探秘·绿色传承”实践团队赴马鞍山凹山地质文化公园进行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开展地质科普宣讲、生态调研与文化挖掘活动,以青春之力助力地质文化传播,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青年动能。

  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坐落于马鞍山铁矿遗址核心区域,曾是新中国重要的铁矿石生产基地,如今通过生态修复与文化赋能,已转型为集地质科普、工业记忆、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特色公园,园内保留的采矿坑、选矿设备、地质剖面等遗迹,成为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史与地质演变的“活教材”。团队抵达后,系统学习凹山从“采矿深坑”到“生态公园”的转型历程,详细了解公园在地质遗迹保护、科普教育活动开展、生态环境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现状,为后续实践活动筑牢认知基础。

  实践过程中,团队实地考察了由深达-210米的巨型矿坑改造而成的人工湖,观摩了轮钻机、运矿火车等历史设备。这些“功成身退”的机械与绿水青山相映,成为工业文明与生态修复融合的鲜活教材。

  此次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们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,更深刻体会到地质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。从矿坑到公园的蜕变,是“两山”理念的生动实践;工匠精神与拓荒者的奋斗史,更激励团队成员用专业所学守护绿水青山。马鞍山凹山地质文化公园管理处也对团队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,认为大学生的参与为公园科普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,期待未来能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,共同探索地质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,让凹山的生态故事与地质记忆传递更远。

  编辑:徐文璟  预审:赵雨薇 梅立群  审核:王瑜

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(九):探寻工业记忆,赋能绿色转型

  2025-09-18 17:04:49

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,6月24日,皖江工学院“地质探秘·绿色传承”实践团队赴马鞍山凹山地质文化公园进行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开展地质科普宣讲、生态调研与文化挖掘活动,以青春之力助力地质文化传播,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青年动能。

  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坐落于马鞍山铁矿遗址核心区域,曾是新中国重要的铁矿石生产基地,如今通过生态修复与文化赋能,已转型为集地质科普、工业记忆、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特色公园,园内保留的采矿坑、选矿设备、地质剖面等遗迹,成为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史与地质演变的“活教材”。团队抵达后,系统学习凹山从“采矿深坑”到“生态公园”的转型历程,详细了解公园在地质遗迹保护、科普教育活动开展、生态环境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现状,为后续实践活动筑牢认知基础。

  实践过程中,团队实地考察了由深达-210米的巨型矿坑改造而成的人工湖,观摩了轮钻机、运矿火车等历史设备。这些“功成身退”的机械与绿水青山相映,成为工业文明与生态修复融合的鲜活教材。

  此次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们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,更深刻体会到地质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。从矿坑到公园的蜕变,是“两山”理念的生动实践;工匠精神与拓荒者的奋斗史,更激励团队成员用专业所学守护绿水青山。马鞍山凹山地质文化公园管理处也对团队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,认为大学生的参与为公园科普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,期待未来能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,共同探索地质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,让凹山的生态故事与地质记忆传递更远。

  编辑:徐文璟  预审:赵雨薇 梅立群  审核:王瑜

微信公众号

官方微博

QQ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