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院部设置 > 土木工程学院 > 学生活动

学生活动

首页 > 院部设置 > 土木工程学院 > 学生活动

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(十):三下乡行,智汇乡野

  2025-09-18 17:08:35    

 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引导青年学生在“大思政课”中“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”,8月10日,土木工程学院2024级测绘工程小组6名队员,在指导老师陈文、刘瑶的带领下,怀揣服务基层的热忱与探索乡村的初心,深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夏刘寨村,围绕“助力基层发展,建设文明乡村”核心目标,开展系列实践服务活动。

一、捐物寄情传暖意,助学扬帆启新

  实践团首站走进夏刘寨村乡村小学,队员们身着醒目红马甲,手捧精心准备的纸本文具与图书,有序走进学校办公室。校长面带感激,与队员们亲切交流,队员们表示,希望这些图书能为孩子们打开知识之窗,助力他们在求知路上稳步前行。

  交流中,队员们了解到,该校是近年从山下搬迁而来,作为周边村庄唯一的小学,共设16个班级,覆盖一年级至六年级,容纳约500名学生。目前学校硬件设施较为齐全,新课桌椅保障了基本教学需求,在政策支持下,师资力量逐步充足,学科设置也日趋全面。但该校留守儿童占比高,多数孩子跟随祖辈生活,长辈文化水平有限,难以提供学习辅导,放学后缺乏良好学习环境与氛围,成为与城镇教育差距的主要短板。

  离开前,实践团与校长在校园内合影,飘扬的五星红旗、葱郁的草木与远处连绵的青山作伴,队员们展开“三下乡行 智汇乡野”横幅,定格下这场充满意义的公益瞬间。

二、防诈知识常普及,网络安全共守护

  针对乡村常见诈骗风险,实践团分场景开展防诈与网络安全知识宣传。在村内小卖部,队员们首先向店主讲解账户密码安全要点:提醒避免网页自动保存用户名密码、不使用相同密码、定期更换密码,同时普及病毒防范知识,建议安装并及时更新病毒防护程序,警惕陌生发件人电子邮件附件。小卖部内,饮料、香烟等商品陈列整齐,墙上旧挂历虽显陈旧,但队员手中宣传页上“警惕钓鱼网站”“保护支付密码”等黑体字格外醒目。

  此外,实践团还针对村内初中生开展“一对一”网络安全教育。面对面的交流不仅让宣讲更生动,也让学生对网络风险的认知更深刻,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。

三、践行环保理念,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

  实践过程中,队员们结合乡村实际,向村民传递“乡村振兴与环保协同并进”的理念。队员们向村民解释,乡村是乡愁记忆的载体,环境保护不是乡村振兴的“附加题”,而是“必答题”——二者如同鸟之双翼,唯有共同推进,才能让乡村既有“金山银山”的富饶,又有“绿水青山”的美丽。

  队员们进一步说明,保护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,乡村振兴则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撑:政府需加强规划,将环保融入政策;企业要坚守环保底线,承担社会责任;村民更要树立“主人翁”意识,从不乱扔垃圾、节约用水用电、参与村庄绿化等小事做起。通过通俗的讲解,让“生态宜居”的理念逐步深入村民心中,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。

四、强化宣传覆盖,筑牢乡村安全防线

  为扩大宣传影响力,实践团来到乡村宣传栏,将印有防诈与网络安全知识的大幅海报精心粘贴。海报内容涵盖虚假中奖、冒充客服等常见诈骗手段,以及账户安全、病毒防范、上网安全、网上交易安全等实用建议,图文并茂、通俗易懂,吸引不少村民驻足观看。

  此次海报张贴不仅帮助更多村民提升防骗与网络安全技能,解答了日常困惑,更增强了村民对网络风险的警惕性,为守护村民财产安全、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五、盖章收官留印记,续写乡村服务新篇

  活动收尾阶段,实践团完成盖章确认环节。这枚印章不仅是对队员们多日来走村串户、宣传安全知识的官方认可,更是对此次实践成果的肯定,标志着活动程序上的圆满结束。印章背后,承载着队员们的辛勤付出,见证了2024级测绘工程小组为提升村民安全意识所做的努力,也成为乡村持续发展的新起点。

​​​​​​​

  盖章结束后,部分队员与夏刘寨村村支部书记合影留念。此次“三下乡”活动,实践团以专业知识与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,未来,团队也将持续关注乡村需求,以青年之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。

  编辑:蒋皓宇  预审:赵雨薇 梅立群  审核:王瑜

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(十):三下乡行,智汇乡野

  2025-09-18 17:08:35

 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引导青年学生在“大思政课”中“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”,8月10日,土木工程学院2024级测绘工程小组6名队员,在指导老师陈文、刘瑶的带领下,怀揣服务基层的热忱与探索乡村的初心,深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夏刘寨村,围绕“助力基层发展,建设文明乡村”核心目标,开展系列实践服务活动。

一、捐物寄情传暖意,助学扬帆启新

  实践团首站走进夏刘寨村乡村小学,队员们身着醒目红马甲,手捧精心准备的纸本文具与图书,有序走进学校办公室。校长面带感激,与队员们亲切交流,队员们表示,希望这些图书能为孩子们打开知识之窗,助力他们在求知路上稳步前行。

  交流中,队员们了解到,该校是近年从山下搬迁而来,作为周边村庄唯一的小学,共设16个班级,覆盖一年级至六年级,容纳约500名学生。目前学校硬件设施较为齐全,新课桌椅保障了基本教学需求,在政策支持下,师资力量逐步充足,学科设置也日趋全面。但该校留守儿童占比高,多数孩子跟随祖辈生活,长辈文化水平有限,难以提供学习辅导,放学后缺乏良好学习环境与氛围,成为与城镇教育差距的主要短板。

  离开前,实践团与校长在校园内合影,飘扬的五星红旗、葱郁的草木与远处连绵的青山作伴,队员们展开“三下乡行 智汇乡野”横幅,定格下这场充满意义的公益瞬间。

二、防诈知识常普及,网络安全共守护

  针对乡村常见诈骗风险,实践团分场景开展防诈与网络安全知识宣传。在村内小卖部,队员们首先向店主讲解账户密码安全要点:提醒避免网页自动保存用户名密码、不使用相同密码、定期更换密码,同时普及病毒防范知识,建议安装并及时更新病毒防护程序,警惕陌生发件人电子邮件附件。小卖部内,饮料、香烟等商品陈列整齐,墙上旧挂历虽显陈旧,但队员手中宣传页上“警惕钓鱼网站”“保护支付密码”等黑体字格外醒目。

  此外,实践团还针对村内初中生开展“一对一”网络安全教育。面对面的交流不仅让宣讲更生动,也让学生对网络风险的认知更深刻,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。

三、践行环保理念,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

  实践过程中,队员们结合乡村实际,向村民传递“乡村振兴与环保协同并进”的理念。队员们向村民解释,乡村是乡愁记忆的载体,环境保护不是乡村振兴的“附加题”,而是“必答题”——二者如同鸟之双翼,唯有共同推进,才能让乡村既有“金山银山”的富饶,又有“绿水青山”的美丽。

  队员们进一步说明,保护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,乡村振兴则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撑:政府需加强规划,将环保融入政策;企业要坚守环保底线,承担社会责任;村民更要树立“主人翁”意识,从不乱扔垃圾、节约用水用电、参与村庄绿化等小事做起。通过通俗的讲解,让“生态宜居”的理念逐步深入村民心中,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。

四、强化宣传覆盖,筑牢乡村安全防线

  为扩大宣传影响力,实践团来到乡村宣传栏,将印有防诈与网络安全知识的大幅海报精心粘贴。海报内容涵盖虚假中奖、冒充客服等常见诈骗手段,以及账户安全、病毒防范、上网安全、网上交易安全等实用建议,图文并茂、通俗易懂,吸引不少村民驻足观看。

  此次海报张贴不仅帮助更多村民提升防骗与网络安全技能,解答了日常困惑,更增强了村民对网络风险的警惕性,为守护村民财产安全、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五、盖章收官留印记,续写乡村服务新篇

  活动收尾阶段,实践团完成盖章确认环节。这枚印章不仅是对队员们多日来走村串户、宣传安全知识的官方认可,更是对此次实践成果的肯定,标志着活动程序上的圆满结束。印章背后,承载着队员们的辛勤付出,见证了2024级测绘工程小组为提升村民安全意识所做的努力,也成为乡村持续发展的新起点。

​​​​​​​

  盖章结束后,部分队员与夏刘寨村村支部书记合影留念。此次“三下乡”活动,实践团以专业知识与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,未来,团队也将持续关注乡村需求,以青年之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。

  编辑:蒋皓宇  预审:赵雨薇 梅立群  审核:王瑜

微信公众号

官方微博

QQ公众号